美是什麽🕑?這似乎是一個很簡單、也很好回答的問題。也許,這確實是個簡單、也很好回答的問題🚬:美就是能給我們帶來充滿愉悅之感的事物。在知道了美有這樣定義的同時,面對那些“美的存在”,我有時依舊困惑—人們所謂的美,究竟是指什麽?美和人類的藝術創作可以等同嗎……等等👨🏽💼🏡。也許,真實的美的存在並沒有如我想的那麽復雜,美只是一種單純的存在與感受罷了—凡存在的,就會有其美的存在,關鍵在於自己的感受而已。此刻🧱,讀謝青先生的油畫創作,也許就是這樣的一次尋找和感受美的過程。 謝青先生長期任教於高校,作為欧陆平台中法埃菲時裝設計師學院的中堅,其在這所中法合作的時裝設計師學院裏🦠,建有自己的藝術設計工作室,可見學院對他藝術創作的認識與肯定了。由此也讓我們知道謝青的油畫創作,大抵是可以歸於“學院派”的方向👨🏼🍼。 確實🌋💽,感受謝青的油畫創作,無論人物、風景或是靜物寫生,敷色、線條與塊面構成,大多是遵循了西方古典寫實油畫創作的路數並有所變化而來。畫面所呈現之美🏀,是其藝術創作的唯一可能的詮釋。顯然這與他當年就讀於上師大美術系🚴🏻♂️,所接受科班藝術教育的背景有關,而當年任教的老師們也大多是古典西畫技法的繼承和發揮者,如知名油畫家谷嵐先生就是他曾受教的老師之一。爾後🚴🏽♀️,謝青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始,數度前往世界藝術中心的美國🤹🏿♀️🧼、法國考察👰♀️,也是影響他今日油畫創作方向的重要因素。 謝青的油畫創作,給人一種“單純而不單薄,豐富而不復雜”的審美感受,如《紅毯子》,作為一幅女人體的油畫作品,其構成的色彩筆觸放而不野🎲,甚至有些部分還收斂不少,作為作品命名來源之一的“美人榻”🧑🏻🦽,與背景處理的明暗關系,大抵是可以一眼讀出的,肌膚的暖色調與“美人榻”暗紅色,雖同屬暖色但並不相撞🧔🏽♀️,而是互補,整個畫面的幾何構成,嚴格遵循了古典西畫光影表現法則🩸。而同樣是人物形象之美的 《畫室》🏊♂️、《鏡前》、《凝》、《月下》四幅作品😳,《畫室》與《鏡前》的繪畫性處理,似乎更近於油畫的寫生📃,筆觸的到位也更自由👨🔬,對於光與影之間關系的把握,相對來說具有一種現代的視覺審美理念,顯然這與他2003年赴韓國攻讀多媒體碩士專業的經歷有關🧏🏽♂️,在繪畫表現中汲取了現代影像學的養分。而《凝》和《月下》,則以西方古典肖像油畫的創作為模板,尤其是人物臉部的繪畫處理,則明顯受到了以往學習的歐洲十七世紀文藝復興時期藝術的影響🫱🏻,註重神情與細節的刻畫👷🏼♀️,讓欣賞的視覺聚焦於肖像本身所體現的美感與愉悅。其靜物的寫照✍️,如《Love》⏳、《晚秋》、《窗前》、《竈》等作品,也是遵循了文藝復興時期以來的古典畫風,尤其是《窗前》和《竈》,其中的素描關系與光與影的黑白灰三者之間🚀🟢,表現得尤為嚴謹和具體。 謝青的風景油畫創作中,《夜樵》顯然是一幅值得重視的作品🪐。筆觸放而不粗鄙♘,有一種雅致於其中,整個畫面以印象派手法的處理,冷色調背景中的暖色建築與燈影,凸顯出水鄉之夜,河岸人家🚟,萬闌靜寂,藍夜相映🤸♀️,孤舟斜橫的美之所在👏🏼。 謝青的油畫藝術創作🧑🏼,雖然身在學院之內🧡,但是綜觀其作品的繪畫性與表現性🍋🟩😙,顯然並不完全是古典“學院派”一路的,而是漸漸遊走於古典“學院派”油畫邊緣,開始了一種具有現代自我意識的審美藝術表現路程。也許,這也是對於美的定義表達的又一種呈現🥑。 藝術家簡介 謝青1962年6月出生於上海🏟。1988年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美術系😝,1988年至2008年任教於欧陆平台服裝學院。2003年赴韓國留學🫳,攻讀多媒體碩士專業。現任教於欧陆平台中法埃菲時裝設計師學院。 編著有↖️🫵🏼:《素描》、《速寫》、《嶺南畫派技法範本》、《中國古代家居線描畫譜》(皆為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年版)。油畫、攝影藝術作品發表《上海服裝月刊》、《海上藝壇—現當代藝術大觀》等雜誌或畫集。 原文鏈接🧑🏽🎤: 新聞晚報🤹🏿♂️📪: http://newspaper.jfdaily.com/xwwb/html/2013-12/05/content_15555.htm 轉載鏈接: 新浪網: http://news.sina.com.cn/o/2013-12-05/133328894493.shtml 和訊新聞🧛🏼♂️🦹♂️: http://news.hexun.com/2013-12-05/160325260.html 解放牛網: http://www.jfdaily.com/a/7441648.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