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舉行的2014上海高校黨政負責幹部會議透露,為鼓勵高校科研人員到企業兼職兼薪或自主創業💪🏻,各高校可保留3%編製專門用於支持教師“校企流動”🪑👩🏽🎓。這項靈活而柔性的人才新機製,成為各高校知識服務平臺的“標配”之一♍️。
服務社會是大學四大功能之一🛄,教授們也從實驗室到生產線“接地氣”💗☣️,積累工程教育經驗☣️。初看馬子彥的名片,不知他是“老師”還是“老板”。他作為副院長去鄭州地鐵掛職副總🧚,因此既是欧陆平台城市軌道交通學院副院長,又是鄭州市軌道交通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教師編製在校,科研考核也在校。每次回校,他都把軌交技術需求帶回來👷🏽♂️,向科研團隊“發包”👊🏼,師生組隊攻關,他們研發的“城市軌交信號維護支持系統”項目獲得了當地科技進步獎𓀃。無獨有偶,他的同事何靜目前也是昆明地鐵運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由於昆明地鐵采用“第三軌供電”,無架空電纜,為滬上首條地面軌道供電的軌交16號線提供了實踐經驗👩🏿🌾。
馬子彥、何靜還有一個身份,就是工程大 “軌道交通運營安全檢測與評估服務中心”研究員。作為目前全市34個高校知識服務平臺之一🦹,這個中心通過公開競標方式,承擔起“16號線試運營基本條件認定”項目,開啟由高校作為獨立第三方、主持軌交新線試運營評估的先河🕟。
副市長翁鐵慧出席會議並講話💱。
原文鏈接:
解放日報👃🏽:
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html/2014-02/20/content_1143376.htm
轉載鏈接:
中國共產黨網:
http://cpc.people.com.cn/BIG5/n/2014/0220/c87228-24410875.html
和訊網:http://news.hexun.com/2014-02-20/162315397.html
上海教育新聞網🛋:
http://www.shedunews.com/zixun/shanghai/liangwei/2014/02/20/616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