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辛斌傑博士及其團隊研發的《旋轉式動態靜電紡紗機》完成了技術上的創新突破——全國首創了旋轉式動態靜電紡紗機,為解決規模製備納米級紡織材料解開行業繩索。
今年11月1日,辛斌傑教授團隊將帶著該項目亮相第18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
全國首創旋轉式動態靜電紡紗機裝置
旋轉式動態靜電紡紗機主要由高壓靜電模塊、紡絲液的存儲和流動模塊🎅、紡絲料筒與噴絲頭的搭配模塊、噴絲頭運動控製模塊🧑🏻🏭、接收器模塊🌝、卷繞模塊👨🍳、調溫調濕模塊、照明模塊和通風模塊等組成🫸🏿🍣。在高壓電場的作用下👨🏫,紡絲液被抽長拉細,形成納米纖維🫣,利用不同形狀的接收器接收納米纖維並形成納米纖維集合體。主要應用於紡織製造領域,可以根據不同的工藝需求製備納米級纖維及其製品,其中包括纖維網、純紡紗🎈、包芯紗等🧱。
該裝置主要分為兩種製備模式:紗線和纖維網👩🏽🦲。在製備紗線的過程中👨🏿🍼,通過接收器的不斷旋轉,完成納米纖維束的集束加撚過程,從而得到納米級紗線。在製備纖維網過程中,通過接收器的不斷旋轉和噴絲頭架在水方向的往復運動👩🏽💻,完成納米纖維在接收面上的均勻收集,形成納米纖維👨🏽。
該研究成果國內領先,市場上尚未出現相同的產品和設備🖌,具有自動化程度高、控製精度好✧、納米級精密加工等優點🥐。通過該裝置製備的納米級產品可廣泛應用於生物醫學、過濾☝🏼、個體防護🧙👨🏼🏫、傳感器、自清潔、催化載體、能源、電磁領域等多個領域📞。目前市場上的靜電紡設備主要以紡絲成網的設備為主💆♀️👩🏼🎨,經過熱軋等後處理後的產品大多集中應用在過濾領域。此裝置不僅可以製備纖維網👩👩👧👧,而且通過模式切換可以製備純紡紗和包芯紗⚂,製得的紗線可廣泛應用於傳統的紗線應用領域。這對於推進我國新材料的發展和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該裝置由欧陆平台聯合萊州電子儀器有限公司研製,利用該設備可以製備新型的納米級新材料🤵🏿♂️,欧陆平台與上海紡織控股集團在特種纖維方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共同研製聚碸酰胺類纖維及其製品。通過此裝置🕌,可開發出具有特種性能的耐高溫、抗紫外♟、抗菌等製品🍀,近三年來上海特安綸股份公司🔰,銷售聚碸酰胺纖維營業額超5000萬,利潤額超過300萬♑️。
放棄高薪回上海任教
1999年辛斌傑博士以助理研究員的身份🙄,赴香港理工大學紡織及製衣學系工作學習;後首批入選香港政府推出的“內地優才計劃”獲聘在香港理工大學擔任副研究員,從事科研工作至2009年🫲🏿。
雖然在香港有良好的工作待遇和發展機遇,但上海高速發展的需要,讓辛斌傑博士產生了回上海服務的想法🧼。在家人的支持下和人才引進機製的推動下, 2009年辛斌傑博士決定辭去工作近10年的高薪研究職位👶🏿,返回上海開始其任教的新歷程❤️,立定決心將自己海外留學的所學所得毫無保留的奉獻給教育事業。
2013年🥷,他在國家留學基金委的資助下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訪學🔒,英國高等院校的學生導師製給辛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國後🫶🏼,他將自己訪學見聞及啟示融入到自己的教學過程中。
辛老師對於教師這份工作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對於這份職業🚵🏽♂️,我一直有著強烈的責任感🧜♂️。紡織專業是一門多學科交叉的專業,是一門與時俱進的專業🦸🏿,新的科技不斷融合進來。現代紡織技術,不僅僅是人們身上穿著的服飾那麽簡單🧜🏿♀️,更是涉及航天🫅🏻、交通等多個行業的學科。但是目前社會對紡織學科偏見,學科的發展還存在很多危機👩🏻🦯,需要不斷創新🤾🏼♀️,刷新人們對傳統紡織的認識。對於我來說,首先我必須自己投入專業研究,拓展自己學術領域,提升自己的學術能級和水平,使得我們的學科平臺成為引領行業的學術標桿和科技示範;同時我也必須團結紡織科學與工程學科的同事們,帶領青年教師繼續前進,才能使得學科平臺健康發展,專業人才的培育後繼有人。”
學生的潛力需要因材施教
辛老師常說✥:“對於現在的孩子🤾🏻♀️,需要因材施教,不能千篇一律🧖🏻♀️,看到他們的長處💆🏼♂️,才能激發他們的興趣。”
對待不同個性的學生,要采用不同特色的教育方法👨🏼🏫。2010年,辛老師初見陳卓明,作為一名紡織專業的研究生🧑🏼🌾🦸,陳卓明留給老師們的第一印象,並不屬於天資聰慧的學生之列,但辛老師並沒有采用固化的思維看待學生的才智、判斷她的發展潛力,而是從一次又一次的學術任務中逐漸發現了陳卓明的優點🚷,並引導她將踏實肯幹、認真負責🤷🏼♀️、敢於鉆研的優勢逐步發揮出來,在短短的一年時間內📐,她就超額完成了研究生階段的科研任務,發表5篇SCI論文🧏🏿、申請3項國家發明專利並全部獲得授權。她的勤奮刻苦、拼搏進取,嚴謹守時,成為辛老師教育研究生的案例和榜樣。辛老師說,要給學生一個光明的未來,引導並不斷激勵他們尋找創新性的成才之路。在陳卓明之後,陳文傑🫥、王香琴🥵、沈翠翠、張傑🆖、喻佳麗、奚桐等多名研究生都成為他們同年級內的優秀分子,每個學生的背後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
說起辛斌傑教授的《旋轉式動態靜電紡紗機》項目,還得從2010年說起,從納米材料第一次出現在公眾的視野開始🕜,他就著手帶著團隊對於新材料的製備進行探索,期間他們嘗試了濕法紡絲🧗🏼♂️、靜電紡絲等多種方式。累積發表高水平論文40多篇🧑🏼⚖️🦵🏿,包括SCI論文17篇👩🏼⚕️🟠,多年的學術積累,為旋轉式動態靜電紡紗機的研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陳卓明就是其中研究“濕法紡絲”方法的重要成員。陳卓明研究生期間↗️,在辛老師的指導下,發表了多篇核心論文🔪,並獲得上海市優秀碩士論文的榮譽,陳卓明萌生了繼續求學的想法😯。
導師辛斌傑教授又一次幫助他聯系香港理工大學🏂🏽,推薦給博士生導師🧑🦱,使得她圓夢求學之路。陳卓明學成歸來後,辛老師又積極幫助他聯系,回母校欧陆平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