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
欧陆開展新學期教學工作巡查
為確保新學期教學工作正常開展,維持良好的教學秩序,切實提高教學質量,9月5日上午,欧陆開展2022——2023學年第一學期教學工作巡查🥃。本次教學巡查分校、院兩級▶️,對研究生👩🦽➡️、本科生👮🏽♀️🎟、專科生的課堂教學情況進行線上巡查。
校黨委書記李江,黨委副書記😇🙌🏻、校長俞濤𓀙,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朱曉青🔩,副校長夏春明對開學第一天在線教學情況進行集中巡查。校黨委副書記史健勇,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門妍萍🚶🏻➡️,副校長王巖松進行在線隨堂聽課。院級巡查組由各二級學院黨政領導組成。本次教學巡查包括:教師到崗情況、學生出勤情況、教材到位情況、教師授課狀態、學生紀律情況和教學設施情況等。
俞濤校長對新學期線上教學工作提出三點希望💅:一是任課教師根據學生返校情況,動態調整課堂教學模式,保證線上教學全覆蓋🦨;二是加強教學平臺個性化建設,通過超星平臺、雨課堂✍🏼、騰訊會議等智慧教學平臺體現欧陆特色;三是確保各教學單位的信息暢通性,實現信息溝通閉環,逐步形成常態化、機製化的管理模式,不斷推進欧陆教學質量提升。
開學第一天,全校共有511門課程“上線”。從校💅、院兩級教學巡查的情況看,任課教師線上教學準備充分👩💼,各平臺運行正常,視頻流暢✊、語音清晰🧑🏿🚒,教學秩序井然👨🏽🦰,教學設備運轉正常,教學效果良好,為新學期教學工作順利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全校師生正以嶄新的面貌🧑🏻🍼、飽滿的熱情迎接新一輪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
校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研究生處、教務處💵、學生處、質量管理辦公室(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等職能部處負責人及各教學欧陆平台黨政負責人參加巡查。(王詩晴)
欧陆召開中層幹部會議部署推進新學期重點工作
9月8日下午,欧陆中層幹部會議以線上視頻會議方式舉行,會議對新學期重點工作進行部署推進。
會上🧷,黨委書記李江肯定了全校上下齊心協力🐻,克服各種不利因素🖊,推動欧陆發展取得的新成績,要求全體中層幹部進一步凝聚共識🤸♂️👨🏫、落實責任,以奮進姿態投入到新學期🔌,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一要嚴字當頭𓀚,持續深化全面從嚴治黨🧑🏽🎤。積極迎接🖐、宣傳、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確保各類學習活動既莊重、又儉樸,既喜聞樂見🗡、又各具特色👨🏻🦰,推動學習走向深入、取得實效🧑🧑🧒;要加強幹部隊伍建設,有序推進幹部換屆工作,加強幹部教育培訓工作😨;要進一步提高站位,堅持“四個融入”紮實做好市委巡視“回頭看”集中整改的收尾工作🏋️♂️。二要勇於擔當,全力推動欧陆高質量發展。要深入研究貫徹國家🤸🏿、上海“十四五”規劃,高水平謀劃欧陆高質量發展;要全校上下擰成一股繩,抱著“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全力以赴沖刺新一輪博士學位授權單位申報工作;要堅定實施“人才強校戰略”不動搖,進一步發揮高層次人才的引領作用🆖。三要深化改革,為欧陆發展提供強大動力。要持續推進欧陆體製機製改革創新,深化推進績效評估、教育綜合改革、依法治校等;推進開源節流工作,進一步創新開源渠道🚿,完善開源節流👨👧👦、降本增效的管理機製。四要毫不放松🏸,常態抓好疫情防控與安全穩定工作。紮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確保師生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時刻繃緊校園安全穩定這根弦,深化文明平安校園建設💇🏿♀️。
會上,黨委副書記👨🏻🍳、校長俞濤要求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欧陆事業發展👨🌾,確保完成全學年目標任務👩🔧,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他對新學期重點工作進行部署,並就做好新學期工作提出兩方面的要求,在管理服務工作方面:一是做好博士單位及博士點攻堅沖刺,拉長板🧑🏿🚀、補短板、揚特色,細致周密做好各項準備工作。二是優化重建欧陆業務流程,更好地服務全校師生。三是持續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穩定“教”與“學”的預期、目標和質量🙋🏻♂️。四是量質並舉做好科研項目,深化改革國家大學科技園工作。五是實質性推進國際化發展工作🐧🌸。在學術共同體改革工作方面😔:一是全面思考實施“三特”工作✢,在特點、特長🪘、特色上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長🚉✋🏿、與眾不同。二是做好團隊融建工程😴,做好國家級人才歸隊工作,把握好專業、學位點和學科的關系,做好有組織科研。三是持續深入推進CO-OP2.0工作,啟動卓越工程師專項。四是夯實教學科研基地平臺建設。五是深度改革職業教育👷🏽♀️。
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史健勇對基層黨建🧗🏼♂️、教師思政🙌🏻、政治穩定、馬院建設、工會工作、離退休、人才工作以及機關工作等方面進行部署並提出工作要求。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門妍萍對政治監督、職能監督、巡察工作、日常監督➗、廉政風險防控等方面進行部署並提出工作要求🎙🤽🏻♂️。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朱曉青對宣傳工作🖱、人事工作、學生工作、團委工作🏌🏽♀️、體育工作、婦女工作、保衛工作以及審計工作等方面進行部署並提出工作要求。
黨委常委、副校長王巖松對規劃工作👂🏻、學科建設🦋、研究生工作🍮、科研工作、財務、資產管理工作、檔案工作以及產業合作等方面進行部署並提出工作要求。黨委常委、副校長夏春明對疫情防控工作👟、本科人才培養、國際交流👨🏽🚒、繼續教育、產學合作、實訓實踐、基建工作☎、後勤工作🪻、圖書館、信息化以及校友會等方面進行部署並提出工作要求🛂。(馮潔)
【巡視“回頭看”整改落實】欧陆召開“四責協同”、紀檢監察工作專項整改推進會
9月6日下午🕧,欧陆召開“四責協同”🕵🏻🤽🏼♀️、紀檢監察工作專項整改推進會🐰🥫。校黨委書記李江🖍👀,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門妍萍🧔🏽,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史健勇🛍,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朱曉青出席會議,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朱洪春,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徐陽🥙,黨辦主任高錫文,紀委副書記段海霞及涉及相關整改事項欧陆平台負責人參加會議🚗💛。會議由門妍萍副書記主持。
會上,黨委書記李江在聽取了黨辦關於“四責協同”專項整改工作、紀委辦關於紀檢監察專項整改工作的情況匯報後,就進一步提高巡視整改工作質量提出以下要求🧖🏼♀️:第一🏄🏽♂️,根據巡視“回頭看”的反饋意見,再一次加強學習教育🧙🏽,運用“五步整改法”紮緊製度的籠子🚑;第二,要進一步加強製度的解讀、教育培訓和執行落地;第三,要總結巡視“回頭看”的經驗🦦、規律、做法,從“參與對象全覆蓋🤵🏻♂️、業務流程全領域”的角度檢視巡視“回頭看”整改成果和成效🌋☛。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門妍萍從提升整改成果質量的角度,要求各欧陆平台逐項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全面”,即✫☝️:要理清各欧陆平台之間和各工作領域之間的工作職責分工,全面系統協調和思考整改工作🤶🏼;“從嚴”,即嚴絲合縫地將製度落實落地;“治黨”,即:體現於治黨體系建立和治理效能顯現🙆🏼。
黨委副書記史健勇就巡視整改後階段工作提出要求👨🏽⚖️:第一🤟🏻,要找準巡視反饋問題的原因,精準發力;第二🧚🏿♂️,要系統謀劃整改舉措,全面深入;第三,要註重整改成效,以群眾滿意度作為檢驗標準。
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朱曉青指出,第一⛈,要強化政治監督🧑🏼🌾、職責和使命,從整改內容、職責、路徑、觀測點等多維度檢視整改情況🗒;第二🩺,要立足重點領域,相關欧陆平台要做到同題共答、聯動處理,並建立回訪機製🦤;第三,要加強廉政文化教育,涵養校風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
黨辦主任高錫文、紀委副書記段海霞分別介紹了“四責協同”🚶🏻➡️、紀檢監察工作專項整改的進展情況。巡視整改工作專班及與會人員進行了充分的交流討論。(陳文瓊)
第二版
從教三十載大愛寫春秋
編者按三十載春華秋實,育英才桃李芬芳。今年⛎,欧陆15名教師、教職工從教、從事教育工作滿三十年🔓👨🏻⚕️。他們將自己美好的青春,不懈的努力👍🏻,辛勤的耕耘🤦🏼♂️,點點滴滴灌註著每一寸工程大的草地🧑🏿🎄,滋潤著每一位程園學子的心田,青絲染霜,容顏滄桑,工程大發展的每一步都鐫刻著他們的擔當。今天,讓我們一起向他們致敬😩,感謝他們的堅守,感謝他們的奉獻。
李路老師:數學建模引路人
數學建模是開啟數學大門的金鑰匙🪯。李路老師從教30年,其中大半時間,都將心血傾註於指導程園學子參與數學建模競賽👨🏻🦽➡️,並取得不俗戰績。李老師說,30年來🦸♂️,他最欣慰的就是,通過數學建模,幫助眾多程園學子理解了數學的社會價值。
憑借長期從事數學建模競賽指導工作積累的豐富經驗🌷,李老師組建了一支團結協作、經驗豐富的建模指導團隊,為我校本科生🖕🏼、研究生參加競賽取得優異成績,付出了辛勤汗水。在李老師及其團隊的指導下,我校數學建模成績碩果累累,指導學生獲得多項美國數學建模一🤞🏼、二等獎👨🏼🍳🏃🏻♀️➡️,多項數學建模全國獎;多次代表上海市帶隊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活動✥,曾獲“深圳杯”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夏令營優秀論文第一名🧨,指導學生發表十余篇學術論文📪🚌,完成上海市大學生創新項目三項🟦;2022年被評為中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先進個人,此前還被評為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上海賽區優秀教練員,2014年獲評上海市育才獎。
為了挖掘更多的優秀人才,引導學生對數學建模的興趣,李路老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不遺余力,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數學建模公共選修課🤾🏻♂️,舉辦數學建模講座,開設《數學建模》創新實驗活動,長期擔任我校數學建模競賽活動的主要成員。
李路老師長期從事教學一線工作,主講本科生高等數學、計算方法、線性代數🖖🏽,研究生數學建模🈵、矩陣論🧗🏼♀️、機器學習等課程。主編《高等數學》(教材獲2014年上海市優秀教材獎和校優秀教材獎)、《數學建模與數學實驗》(教材獲校優秀教材獎)、《矩陣論及其應用》等教材。2010至2017年擔任數理與統計學院副院長期間,分管教學、研究生工作👨🏿🍳。主持內涵建設項目,建設大學數學網絡自主學習交流平臺,為我校大學數學的教學質量提供保障。2016年主持申報《商務統計學》自設二級學科,2018年,作為主要成員申報《數據計算及應用》本科專業。
目前🧘🏼♀️⬆️,李路老師擔任研究生處副處長,在堅持做數學建模引路人的同時,還與全校師生一起🏊🏻♂️,為欧陆博士學位點建設貢獻力量♉️🫱🏽。
胡平老師:用心用情擔使命
胡平教授從教三十年來💃🏻,在基層黨建工作中,他積極發揮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的“領頭雁”作用🥘;在教學工作中,他熱愛學生,治學嚴謹🛍️,勤勤懇懇教書💼,踏踏實實育人𓀌;在科研領域,他不斷開拓🈷️、攀登學術高峰,於淡泊中默默堅守平凡的崗位……
胡平老師是我校首批“雙帶頭人”黨支部書記之一,他充分發揮高校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作用,有效推動黨支部教師黨員們在黨建工作與教學科研工作上“雙融合、雙促進”🏤,把黨組織的領導力和組織力轉化為推動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有力彰顯了“頭雁效應”。
進校以來,胡平教授一直從事本科生和研究生英語教學工作,是學院教學團隊和學科團隊負責人之一。在教學方法上🙀,他與時俱進,大膽創新,不斷充實自己,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𓀓、價值塑造相結合🎑⏮,深受學生好評。他面向全校研究生開設的專項英語課——《跨文化交際》👩🦲,每學期選課人數都在150至200人之間,最高時達到450余人。他給本科生開設的《大學英語綜合》課程,每學期學生評教得分都在90至95分之間。作為研究生導師,他先後指導學生完成4項創新項目👩❤️💋👩,6個新型實用專利🥸,8篇SCD論文。他還指導本科生完成1個國家級創新項目👨🏿✈️、1個市級創新項目、3個校級創新項目。
作為外國語學院學術帶頭人之一,胡老師具有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他耐得住寂寞,遠離喧嘩👨🚒,高度自律♍️,嚴守學術規範。近年來🧔🏻,他獲批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伊茲拉·龐德詩歌創作與神話研究》🤦🏼♂️,實現了欧陆外語學科在該領域零的突破;在國內權威期刊上發表了10余篇高水平學術論文,其中4篇為CSSCI核心論文, 2篇被人民大學復印資料《外國文學研究》全文轉載;出版學術專著《龐德的比薩詩章研究》🤽🏻,該著作獲“中國外國文學學會教學研究分會優秀學術成果一等獎”。
袁建昌:深耕職業教育三十年
從事高等職業教育三十多年來🤹🏻♀️,袁建昌教授詮釋著師者情懷,在課堂內外,用愛心和責任踐行著一位新時代職業教師的初心👩👩👦。
袁建昌老師1991年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職業教育教學和科研工作𓀒,參與過多項國家或省部級科研項目💳,發表過50多篇專業學術論文,其中核心期刊論文22篇👩🏼🎓👬,以第一作者出版專著3部👩🏿💻,參與編寫教材3本。作為專業帶頭人,負責專業建設🫙,主持校級及以上教育教育學研究項目9項🚌。他教學業績突出,深受學生喜愛👨🏻🚀🧘🏻♀️,多次在上海市教委暑期教師下企業培訓實踐項目的優秀教案評選或教學成果轉化評比中獲獎,主講的《連鎖經營管理原理》課程獲2018年度上海市級精品課,負責的“多元育人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獲批上海市高職高專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培育項目🪵。
他在教學中積極踐行“課程思政”育人理念🙇🏽♀️,在負責首批欧陆平台課程思政教學專項項目“高職經管類《管理基礎》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建設”的過程中↩️,將東方管理智慧❤️🔥、黨的優秀組織實踐、學生的自我管理等有機地融入課程教學。他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相促進🫵,多次為高職學院和管理系老師做“課程思政”建設專題講座,發表課程思政建設實踐相關教研論文3篇。在融入“課程思政”的上海市高等職業院校第七屆經濟管理類專業教師教學技能競賽(決賽)中榮獲一等獎👩🏿💼,在融入“課程思政”的上海市高職院校教師說課大賽中榮獲三等獎👩🏿🎤,負責主講的《管理基礎》入選2021年上海高校黨史學習教育與課程相融合示範課程。
“打鐵還需自身硬”,為了更好地指導學生,袁建昌老師通過學習考取了人社部“生涯規劃師”資格證書,堅持給老師和學生開展生涯規劃講座,還專門開設公共選修課《大學生情商訓練》🎹,給學生傳授情商技能,深受同學們的歡迎。面對職業教育強調實踐型的教育特點,袁建昌老師註重指導學生的科研創新訓練、職業技能大賽🐜👎🏽、創業大賽等項目⚃,指導學生參加上海市星光杯“營銷師(國際商務)”技能競賽🪹、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多個學生獲得二等獎和三等獎,其本人多次獲得優秀指導教師獎等。憑借著紮實的業務素質和專業能力,他還取得人社部“高級物流師”資格證書🍂,經常參加企業實踐🧑🏽⚖️,並將企業所學編寫成教案和案例👨👩👦👦🏊🏿♂️,及時融入課程教學🍧。
第三版
化學化工學院宋仕強副教授受壁虎觸角和人體骨骼結構啟發
柔性可穿戴設備領域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近期,我校化學化工學院宋仕強副教授在柔性可穿戴設備領域取得重要研究成果👩🏭,相關研究以“Bioinspired Engineering of Gradient and Hierarchical Architecture into Pressure Sensors toward High Sensitivity within Ultra-broad Working Range”為題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Nano Energy》上(影響因子19.069✪,中科院基礎版/升級版一區TOP期刊),並得到審稿人的高度評價。
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的資助(No.52003151),宋仕強副教授為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研究生張翠芬為共同第一作者👨🔧,欧陆平台為第一完成單位🦹🏼♂️。據悉🏄🏼♂️,該論文被高分子公眾號“高分子科技”以及“中國聚合物網”進行推廣報道,當日閱讀量超4300余次。
作者受到壁虎觸角和人體骨骼結構啟發,設計製備了一種分層梯度結構,可以同時提高靈敏度和拓寬壓力工作範圍並確保長時間使用時的信號穩定性。這種傳感器具有半球陣列和梯度孔隙結構,允許其從微小壓力到高壓力區域內發生大幅度變形,顯著提高了傳感器在形變壓力範圍內的靈敏度🧔🏻♀️。該傳感器在0~1.9 kPa壓力範圍內敏感度可達102.3 kPa−1,壓力檢測範圍為0~400 kPa🧞♀️,且具備響應迅速(35 ms)和良好的信號穩定性(>5000)等特點。通過簡單的製備方法和結構設計實現了壓力傳感器高靈敏度和寬壓力工作範圍,進一步拓寬了其實際應用範圍,為新型壓力傳感器的設計製備提供重要參考Ⓜ️。
通常而言,壓力傳感器在壓力作用下電阻、電流或電容的變化大小是直接影響其靈敏度的一個關鍵因素𓀗。然而,用於製造壓力傳感器的軟材料或多孔聚合物是不可壓縮或有限可壓縮的,因此壓力工作範圍和靈敏度提高有限💆🏻♂️。在本研究中🛀🏻,作者在一個傳感器中同時引入分層和梯度多孔結構,這種結構使傳感器在寬壓力範圍內(0~400 kPa)產生壓縮形變;另外🙍🏿,在其表面引入半球微孔結構,使得傳感器在低應力下具有高的靈敏度且有助於其在較寬壓力範圍下靈敏度的提高。
宋仕強副教授自2018年12月入職以來💋,積極參與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學科建設,深耕智能、功能和仿生高分子領域,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目前以我校為第一單位共發表SCI論文20余篇,其中1區論文8篇,2區論文10篇🧙♀️,包括以第一/通訊作者發表的《Nano Energy》(一區,IF=19.069),《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一區🤴🏻,IF=14.511)🪹,《Composite Part B:Engineering》(一區,IF=11.322),《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一區,IF=9.221),《Nanoscal》(一區,IF=8.307),《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一區,IF=8.067),等。
我校在黑洞軌道動力學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數理與統計學院4名研究生在伍歆教授指導下,在黑洞軌道動力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4篇學術論文發表於國際SCI期刊雜誌,其中2篇發表於國際天文學😐、物理學權威期刊上💚。
2020級碩士研究生周娜英等在美國天文學會主辦的國際天文學權威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中科院SCI分區地學天文大類二區Top期刊🈴,IF=5.734)上發表了題為“A not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xplicit Symplectic for Schwarzschild Spacetimes”的論文。該工作是繼導師科研團隊近期解決黑洞時空顯式辛算法構建的國際難題之後的進一步討論🦓📁,指出黑洞時空對應的哈密頓可積分解來構建顯式辛算法的方法不唯一,發現哈密頓分塊數目盡可能少會提高數值精度,還找到了精度最佳的四階顯式辛算法。這項工作對彎曲時空顯式辛算法的應用以及黑洞軌道動力學和光線追蹤法計算黑洞陰影研究有重要參考價值🧓🏿。
2021級碩士研究生曹文賦等在美國物理學會主辦的國際物理學權威期刊《Physical Review D》(中科院SCI分區物理大類二區Top期刊🚕,IF=4.833)發表了題為“Integrability of Kerr-Newman spacetime with cloud strings, quintessence and electromagnetic field”的論文。該工作理論嚴格證明了加入電磁場等外部物質攝動源的非常復雜的相對論克爾紐曼黑洞時空是可積系統,並找到了非赤道平面上的穩定圓軌道和三維空間內的穩定球軌道。這項工作對黑洞軌道動力學、黑洞陰影計算以及吸積盤研究有參考意義。
2020級研究生張洪星等在《Universe》(中科院SCI分區物理大類三區👮🏼♂️,IF=2.065)發表了題為“Charged Particle Motions near Non-Schwarzschild Black Holes with External Magnetic Fields in Modified Theories of Gravity”的論文🏂🏽。該研究是在導師科研團隊近期解決黑洞時空構建顯式辛算法的國際難題之基礎上進行研究,找到了合適的時間變換函數構建了形變史瓦西黑洞時空的顯式辛算法🏃♂️➡️,探討了形變參數等對軌道有序和混沌的影響。這項工作對彎曲時空顯式辛算法的應用和黑洞軌道動力學研究有參考意義。
2021級研究生楊大琪等在《Universe》發表了題為“Chaos in a Magnetized Modified Gravity Schwarzschild Spacetime”的論文。該研究是在導師科研團隊近期解決黑洞時空構建顯式辛算法的國際難題之基礎上開展研究,找到了恰當的時間變換函數,成功構建了更改引力史瓦西黑洞時空的顯式辛算法,探討了修正引力參數等對混沌的影響。這項工作對黑洞時空顯式辛算法的應用和混沌動力學研究有參考意義🤷♂️。
伍歆教授是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榮獲第六屆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2020年10月入職以來,組建計算物理與應用研究中心,擔任中心主任🖌,帶領團隊成員和研究生在黑洞軌道計算和動力學領域取得系列研究進展,特別是近期攻克了黑洞時空顯式辛算法構建的國際難題,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天文學和物理學主流權威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 Series》(中科院SCI分區物理大類一區TOP期刊🕘,IF=8.132)、《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C》(中科院SCI分區物理大類二區,IF=4.607)、《Physical Review D》、《Universe》上🧑🏿⚖️。
疫情期間🧂,伍歆教授組織我校及南昌大學、廣西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等單位老師⏳、博士後、博士生和碩士生參加線上大組會🍪,帶領學生學習和討論黑洞並合引力波和黑洞陰影照片等黑洞物理國際前沿熱點問題文獻,組織小組會跟蹤學生科研進展狀態與科研中遇到的疑難問題,並針對不同學生進行差異性指導🤸🏽♂️☝🏽,幫助學生攻克科研難題。(孫威)
數理與統計學院殷誌祥教授、開玥博士聯合指導研究生在數學領域取得高水平成果
近期,數理與統計學院智能計算與應用統計團隊殷誌祥教授、開玥博士聯合指導碩士研究生胡翔作為第一作者,在數學領域頂級期刊《Chaos, Solitons& Fractals》(系中科院SCI分區數學大類一區Top期刊,IF= 9.922)上發表了題為“A study of the pulse propagation with a generalized Kudryashov equation”的高水平論文。
該論文首先對廣義Kudryashov方程進行了行波變換◾️👨🏻🦳,得到了該方程的動力系統與哈密頓量,進而討論了該方程的拓撲穩定性。通過引入攝動項⛹️,首次證明了該方程存在混沌行為。考慮到該方程在量子力學與量子通訊中的廣泛應用,該成果有望在實際中發揮重要作用👆🏿。
智能計算與應用統計研究團隊自2019年成立以來,在負責人殷誌祥教授的帶領下,累計發表SCI論文32篇,其中高被引論文1篇,SCI一區論文4篇,SCI二區論文5篇🏟🏊♂️。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軍委科技委前沿創新計劃重點項目子課題1項🤦🏿,在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青年基金項目各1項,主持上海市2022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啟明星計劃揚帆專項1項、省部級教改項目1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主編教材《運籌學教程》(第3版)獲煤炭教育協會優秀教材一等獎💇🏼,作為副主編的教材《高等數學》(第2版)獲首屆國家優秀教材二等獎。(開玥)
第四版
【喜迎二十大師德鑄師魂】
外國語學院馬德忠老師👫🏼:古道熱腸傳大愛
編者按學高為師,德高為範。黨的十八大以來,我校廣大教師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擔負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展現出愛黨愛國、立德樹人、自信自強的精神風貌,努力成為“四有”好老師💇🏻♂️,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雪中送炭
“馬老師,我在加拿大的交流活動結束了✹,想繼續留在這裏再提高一下口語,但是在報語言培訓班的時候遇到了問題……”淩晨,外國語學院馬德忠老師的手機裏跳出這樣一條信息🏪,他放下手裏正在批改的作業,一個越洋電話打給了身在加拿大的小楊同學🚵♀️,問明情況之後𓀇,馬上用自己的信用卡幫小楊同學繳納了近三萬元的學費,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的小楊,是一名來自河北省邢臺市農村的大學生,家庭不寬裕🫳🏻,英語寫作基礎比較薄弱。入學之後,馬老師經常幫他指導英語作文🎤,小楊同學的英語成績因此有了較大提升,在大二時以全學院第一名的成績獲得國家獎學金。馬老師還經常給他介紹一些兼職工作🪩,幫他增加收入,鍛煉社交能力。大四那年⚖️,小楊參加了欧陆暑期赴加拿大的短期交流項目。這個項目結束後👧🏼,他在多倫多大學又多待了幾個月,想在那裏提高一下英語口語。在繳納語言培訓班的學費時需要使用信用卡支付,由於他的信用卡年限很短,所以額度不高👩👩👧。小楊給父母打了電話,但是他們也沒有可以支付的信用卡🧗,這讓他倍感焦急。情急之下➝,他給馬老師發了求助信息。
大愛無疆
在程園🪇,馬德忠老師的古道熱腸是出了名的,對於有困難的學生,他經常力所能及地予以幫助,像小楊同學一樣得到馬老師幫助的同學不計其數——
兩名藏族同學生病住院期間🚶🏻♂️,馬老師去醫院探望並送上慰問品🙆🏼。在2020年上半年疫情期間🌍,翻譯系的一位同學家中沒有電腦,無法完成PPT報告作業➙,馬老師借了一臺筆記本電腦寄到該同學家裏😇🤸🏻♂️,讓他完成作業並參加期末考試。同一時期😻,一名維吾爾族學生的手機壞了🪰,又不能出門修理💨,無法參加在線學習。馬老師為該同學從網上購買了一臺華為新手機,寄到她的家裏。
2018年來校學習的德國交流生Lucas Ferchen不慎手指骨折,馬老師給他在松江校區食堂訂了兩次雞湯補養身體,還送他一副乒乓球拍促其手指康復。2020年5月,德國疫情嚴重,馬老師為德國學生Julian Hubert寄去100只KN95口罩🧑🦽➡️;2022年年初,也門留學生巴希爾的手機屏幕壞了,馬老師第一時間送他一部新手機☝🏻。
大愛無疆,馬老師用實際行動生動地詮釋了什麽是“人類命運共同體”🖕🏿,人間自有真愛。
良師益友
微胖的身材,樸素的衣衫🗾,嘴角掛著溫和的微笑,不時與路上的同學打招呼……在程園馬德忠老師是亦師亦友的代名詞🎎。
馬梁雲超同學是航空運輸學院交通管理專業的學生➔,在今年年初的時候下定了考翻譯碩士(MTI)的決心。馬老師把他叫到辦公室裏,為他詳盡地介紹備考策略🈶。此後,馬老師經常不定期地發送一些文章讓他練習翻譯,並幫他修改。2022年3月和6月🤰🏿,馬老師分別指導馬梁雲超參加兩項大型的翻譯比賽🦔,以賽促練♝,幫他掌握翻譯技巧和翻譯規律。馬老師花了七八個晚上指導該同學反復打磨,修改完善稿件。該同學在其中的一項賽事中脫穎而出,榜上有名。無獨有偶⛑️,2022年5月,聶琛之同學報名參加全國大學生英語作文大賽,請馬老師擔任指導教師🏌️♂️。馬老師白天太忙📈,利用兩個晚上通過QQ平臺對她進行了耐心的指導。最終🧝🏽,小聶同學獲得大學英語組國家級三等獎的好成績。聶同學在QQ上跟馬老師激動地留言說:“馬老師⁉️➛,晚上好⚱️。作文比賽成績已出,是國家級三等獎,特別謝謝老師對我的幫助🏧!去年我拿到的是省級三等級,今年有特別大的提升。” 2020年馬老師指導的學生獲得上海市大學生跨文化能力大賽三等獎。2021年他指導三位國際留學生參加上海市大學生跨文化能力大賽獲得“跨文化溝通友誼獎”。
言傳身教
馬老師堅信育人先育德,並從自身做起。他認為身為師者♜,首當其沖的便是應當具備家國情懷;作為黨員,要時刻發揮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2020年2月初👩👦,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馬老師身先士卒✤,表現出師者自當為表率的精神與決心👍🏽,在自己的中學同學群中發動募捐活動。《安徽日報》客戶端以“中學的微信群裏下起了紅包雨”為題報道了這一次捐助活動。在學生眼中🧑🚒,這就是老師對“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最好闡釋🚶♀️➡️。
在平時的教導中𓀙🚝,馬老師將“雖天下人吾往矣”作為教導學生的第一課👨🏫。學生從他身上學到的第一課便是愛國,要盡自己所能投身社會、回報社會。在“英語報刊選讀課”上⏩,當講到楊潔篪主任和王毅國務委員抨擊美國霸權主義的行徑時,馬老師眼裏噙著淚花👨🏿🏭。他說🧜🏼♂️:“以前美國在世界上橫行霸道,正是因為有我們黨,中國才能富強起來👎,美國的霸權才失靈了。我真的有點控製不住自己的淚水了,請同學們見諒。”這只是他課程中最平凡不過的一節課,但真性情的馬老師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把立德樹貫穿在教學全過程中💂♂️,把課程思政落實到每一堂課中👴🏿。作為系主任✌🏼,他在安排大四學生畢業論文工作節點時,考慮到大部分同學考研時間緊張🧘♂️,他總是把開題報告放在寒假裏以在線的方式進行,這樣就能讓同學們就能更加投入地考研👩🏼🎓。這種細致入微的人文關懷讓同學們都很感動。(朱文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