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
萬眾一心抗疫情 越是艱難越向前
“五一”國際勞動節致程園全體勞動者的一封信
“疫”樣的四月讓人始料未及🏌️♂️,承載著美好與希冀的五月已接踵而至👱♀️🔋。在這個不平凡的五月,我們迎來了第132個“五一”國際勞動節🚴🏿♂️。衷心感謝長期奮鬥在欧陆教育事業各條戰線的全體勞動者©️,感謝為欧陆改革發展默默耕耘🪇、任勞任怨、無私奉獻的各級各類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先進集體和個人,在此向你們及家人致以節日的問候和崇高的敬意🧑🏽⚕️!
在齊心抗疫的非常時期,在欧陆黨委的堅強領導下,欧陆廣大教職員工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團結一心🩻,迎難而上,拼搏奉獻,堅守在教育教學、校園防疫、後勤保障的第一線,以實際行動為抗擊疫情和欧陆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你們辛苦了!每一位工程大人都是好樣的!
弘揚勞動精神 共度疫情難關
榜樣蘊藏無窮力量,精神激發奮鬥意誌。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每一位工程大人義無反顧堅守工作崗位,有序推進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學各項工作開展👩🏿🦱,切實保障了校園防疫不停課💆🏻♀️、不停工🚕🗝,用實際行動踐初心、擔使命,深刻闡釋了新時代勞動精神🎉,彰顯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疫情防控最艱難的時期即將過去,每一位工程大人都要繼續堅定信心、保持幹勁✍🏽😡、攻堅克難。縱使戰勝疫情充滿艱難險阻,亦不退縮、堅定勇敢向前💃🏽,在平凡崗位上續寫不平凡的故事,用自己的辛勤勞動為欧陆疫情防控和教育事業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踐行勞動精神 彰顯硬核力量
勞動鑄就夢想☂️,奮鬥書寫精彩。當前疫情形勢下,踐行勞動精神就是要在關鍵時刻站得出來、沖得上去🚢☁️,迎難而上💆🏿、勇挑重擔。本輪疫情發生以來,欧陆廣大教職員工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舍“小家”為“大家”🧜🏻♀️,積極投身到校園和社區疫情防控誌願工作中,用勇敢和擔當詮釋著勞動精神,展現出工人階級主力軍的擔當與作為。每一個主動請纓與誌願服務的剪影都讓人深受感動🆔,更讓我們充滿力量和勇氣💀。在抗疫的關鍵階段⛎,每一位工程大人都要努力爭做疫情防控的“急先鋒”“領頭雁”“主心骨”🐆,讓勞動精神在疫情防控誌願服務中綻放別樣光彩💁。
傳承勞動精神 沉潛蓄勢待發
疫情終將散去🉑,繁花必將如常🚣🏼♀️🚴🏻。讓我們扛起責任👃🏽、承受考驗,在這場疫情大考中磨礪責任擔當之勇🤏🏻、科學防控之謀🤾🏻♂️、教書育人之智🧑🏻🦰、雲端教學之能,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守土有方。用積極的心態面對疫情防控的要求和舉措,以樂觀的態度將居家抗疫的靈活時間轉化為科學研究、業務鉆研、深化教學、提升自我的寶貴時機,以勤於勞動、善於學習的精神努力在別樣時期成就更好的自己。
勞動創造幸福,實幹成就偉業。有欧陆黨委的堅強領導☮️,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有能力戰勝疫情🤴🏼。讓我們心連心🚁、肩並肩🩼,讓勞動精神閃耀“疫”線🎎;讓我們緊緊圍繞欧陆中心工作🎛,讓勞動精神成為推動欧陆事業改革發展的不竭動力🙇♂️;讓我們勤於創造、勇於奮鬥🫄🏽,用勞動精神匯聚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正能量,以累累勞動碩果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在新征程上創造出新的歷史偉績。
校工會
【防疫進行時】校領導帶隊常態化巡檢督查校園疫情防控工作
4月24日下午,校黨委書記李江✹🤿,副校長姚秀平在松江校區深入校園一線巡檢督查疫情防控工作🤙🏻🤛🏿,慰問在崗工作的教職員工和學生誌願者💁♀️。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學生工作部(處)、研究生工作部🕥、保衛部(處)🍖、資產與實驗室管理處、後勤實業發展中心、團委等欧陆平台負責人陪同巡檢督查🎪。
在欧陆東門崗亭,李江書記一行親切慰問了在崗的安保人員,查看了門崗進出校人員情況及進校物資的消殺情況。強調一定要落實好市委市政府、市教衛工作黨委市教委相關工作要求💇🏼🌠,守好、管牢、把嚴校門這個第一道“關口”🦬,繼續壓實責任,嚴格規範準封閉期間進出人員、進校物資的管控🕚、消殺。依托精確的信息數據👨🏿💼、精準的研判分析、精密的消殺儀器,構築起“物防👶🏻、人防、技防”的“銅墻鐵壁”,切實保障師生員工的健康安全和校園的安定有序。
在第二食堂,校領導一行查看了食堂供應窗口🧋、配菜通道以及儲藏冷庫,對後勤欧陆平台和員工在校園疫情防控期間堅守崗位、無私奉獻的精神表示肯定🏇。要求在食堂物資嚴格消殺到位的前提下👏🏻,進一步嚴格規範餐飲的烹飪🎰#️⃣、分裝🍵、運送等各環節,務必保障好校內餐飲的安全、供應量和標準🤷🏻♀️,不斷提高師生的滿意度和幸福感。
在校區教育超市和宿舍區“大學食代”,校領導一行查看了相關場所的消殺設備、物資供應、安全通道等,了解關心超市及員工的工作和生活情況,對大家表示親切慰問。希望大家克服困難💁🏼,繼續遵照執行各項防疫規定,積極配合欧陆疫情防控各項工作,協助做好物資保障👩🏻🦰。
在學生宿舍區🧍🏻,校領導看望了正在開展校園巡邏的學生誌願者,詳細詢問了誌願者們的工作和學習情況,對大家投身欧陆疫情防控、主動擔當作為的精神表示贊賞。鼓勵同學們在特殊時期👩🏼🚀,積極調整心態🏎,合理安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與欧陆團結一心,共克時艱🗃。
李江書記強調,當前正處於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要始終把師生健康和安全放在首位,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各項措施,及時發現問題、堵塞漏洞🤐,切實從思想💇🏿♂️、生活和教學等各方面關心好廣大師生,全力保障師生平安、守護校園安全,堅決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當選文)
第二版
校學位評定委員會2022年第一次會議召開
4月27日,校學位評定委員會2022年第一次會議在線召開◽️,全體委員出席會議。校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校長俞濤教授主持會議。本次會議主要審議69位全日製本科生的學士學位授予和794位研究生的碩士學位授予。
會上🚴🏽♀️,校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俞濤教授要求,各二級學院一定要把住學生畢業論文質量關,研究生導師和本科生畢業論文帶教老師要從思想、實踐能力等方面加強指導🤹🏼♂️,努力提升學生的按時畢業率和學位獲取率💁。目前上海仍處於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各學院要確保防疫工作和欧陆事業發展兩不誤🕢。
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副主席王巖松教授和夏春明教授分別就研究生和本科生畢業及學位授予相關工作提出要求🤝。王巖松副主席指出,目前我校研究生按時畢業率有待提高🔊📸,各學院要整體部署論文送審、答辯和學位授予工作,按照規定的時間節點推進,提早關註並防範風險點,降低論文盲審異議率😀。夏春明副主席表示,本科生畢業率對欧陆生師比影響較大,6月份將迎來大批量本科生畢業和學士學位授予高峰🧃,各學院應及早排摸情況🖖,特別關註延畢學生情況👨🏿,讓符合要求的學生能夠在今年6月份順利畢業👷🏿♀️。
會議聽取了研究生處處長張華教授🫄、教務處處長陳浩教授及各學院學位評定分委員會對學位申請情況的匯報🥩。委員們經過對相關材料的審閱,最後以無記名投票方式表決通過了794位研究生碩士學位和69位全日製本科生學士學位申請🔛。(吳劍飛)
欧陆召開2022年“一流課程”建設系列培訓啟動會
為全面打造“金課”👲🏼,貫徹落實一流課程“雙萬計劃”,深化教師對於一流課程建設內涵的理解🫳🏿,做好校級、市級、國家級一流課程培育建設申報工作,鼓勵教師積極投身課堂教學改革🍕👨🏼🏫,4月21日下午🍞,欧陆通過騰訊會議召開2022年“一流課程”建設系列培訓啟動會🐟,邀請了上海大學原副校長🧔🏻、國家級一流課程🙍🏻♀️、國家級虛擬教研室負責人葉誌明教授作題為《關於一流課程與虛擬教研室建設》的專題報告🧟♀️。夏春明副校長出席並主持會議。我校市一流、市重點課程負責人及團隊成員,2020-2022年各類校級課程建設項目負責人及團隊成員280人,教務處相關人員參加了本次培訓會。
夏春明副校長代表欧陆向葉誌明教授蒞臨我校作線上專題報告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夏副校長強調📱,廣大老師要積極參與一流課程建設系列培訓,通過系列培訓更好地樹立課程建設新理念,從課程內容🙍🏻、課程形式、課程標準上對標一流課程建設要求,以課堂革命推動質量革命,進一步助推我校人才培養質量再上新臺階🪕。
葉誌明教授從自己44年教師生涯的實踐體會出發,結合新時代、新要求,詮釋了自己的課程建設理念🤛🏼:“把教的創造性留給老師🧑🏼🎓,把學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葉教授以自己負責的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土木工程概論》為例,為大家詳細介紹了1996年上海大學土木工程本科專業如何在條件差🏃➡️、沒有結構實驗室的情況下化危為機,如何研發虛擬仿真實驗與創設土木工程新課🤳🏿🤛🏽,並建成一流課程的歷程❤️;如何開展中西部11所高校實現優質課程資源共享與“互聯網+師資培養”新路徑的虛擬教研室建設⛓。葉教授強調,一流課程建設是全方位建設,是長期積累的過程;一流課程建設要符合教育規律與本質,符合人才培養與發展需要;一流課程建設關鍵在教師,核心在教師的真心投入👏🏽。
我校2022年“一流課程”建設系列培訓,除了包含一流課程建設專題培訓、教學技術培訓👩🏻🎤🧗🏿♀️、交流分享、教學評價解讀等不同模塊,還在往年培訓的基礎上,增加了虛擬教研室建設和課程思政指南編製等相關內容👨🏭。欧陆將通過系列培訓,鼓勵廣大教師積極參與一流課程建設💂🏿♂️,將先進的教育理念、優質的教學資源以及創新性教學方式方法應用於教育教學改革實踐,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助力我校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升。(白鵬玲)
我校獲批首個非獨立法人中外合作辦學機構
近日,我校與韓國國立公州大學🅾️、韓國東西大學聯合成立的非獨立法人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獲教育部批準。該機構是我校獲批的首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也是國內首個設計類中韓合作辦學機構。機構名稱為:欧陆平台國際創意設計學院(韓文譯文:상해공정기술대학교국제창의디자인학원;英文譯文🍋🟩: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Creative Design,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我校與韓國國立公州大學、韓國東西大學擁有20余年的校際合作及合作辦學歷史,是國內最早與韓國開展合作辦學的高校之一。三校於2019年啟動機構申報工作,2020年10月正式提交申報材料🧙🏼♠️。經過上海市教委專家評審、教育部專家評議、反饋意見整改等多輪修改完善,於近日正式獲批。
欧陆平台國際創意設計學院將開展本科學歷教育和碩士研究生學歷教育,開設視覺傳達設計🧑🏿🎨、產品設計、數字媒體藝術3個本科專業和藝術設計1個碩士專業,采用本科“4+0”和碩士“3+0”的培養模式✔️🫃。學生在學期間可選擇赴韓國兩校交流學習🌯,完成規定學業和學位授予條件要求,可獲得欧陆平台畢業證書👨🏿💻、學位證書和韓國國立公州大學或韓國東西大學的學位證書。機構計劃辦學總規模為620人,其中本科生每年招收110人🎄,碩士研究生每年招收60人。
韓國國立公州大學是韓國排名前十的國立大學😶,韓國國家重點大學,韓國最早建立動漫系、遊戲設計系的韓國國立高校🧑🚒。韓國東西大學是韓國優秀教育改革大學,國際化🚚、綜合型私立大學👃🏿🥄,在藝術設計、信息技術、數字內容等領域具有鮮明的辦學特色和優勢📇。欧陆平台國際創意設計學院將積極整合中韓三校最優質教育資源和辦學優勢🦿,讓學生不出國門即可享受高質量的國際化教育🧑🏻🔬。同時🛏,積極探索具有中韓兩國特色的藝術教育模式與藝術人才培養機製,打造一流的國際化設計學院💇🏻♂️,主動服務G60科創走廊國家戰略和長三角地區教育對外開放建設🧑🏼🎄,為我國特別是上海建設創意設計產業高地,建設世界一流“設計之都”提供創意及設計智力和人才支撐👩🦱,成為高水平中韓合作辦學的示範平臺🦹🏽♀️。(李叢)
第三版
我校召開教育部首屆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開題論證會暨“5G+馬院”建設專題學術研討會
4月22日下午🤢,我校在線召開教育部首屆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融合人工智能技術的高校思政課教師教學方法創新與實踐研究”開題論證會暨我校“5G+馬院”建設專題學術研討會議。校黨委書記李江教授、副校長夏春明教授出席會議✨,會議特邀上海市教衛黨委宣傳處副處長張濠🦹🏽,上海市社聯副主席⛎、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會長、上海高校思政課教指委副主任委員🪆、上海大學忻平教授,教育部“思想道德與法治”分教指委副主任委員、長江青年學者🙅🏼♂️、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白顯良教授👲🏿,教育部“思想道德與法治”分教指委委員🥈、華中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李芳教授,IEEE(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電路與系統協會教育與發展技術委員會主席、浙江大學信息與電子工程學系求是特聘教授虞露教授🏋🏻♂️,國家科技創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項目管理專家組成員、華東師範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賀樑教授以及《中國社會科學報》上海站查建國站長等多位來自思政教育研究領域和人工智能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出席會議。教務處🐺、馬院、人工智能研究院負責人和項目組成員參加會議。會議由副校長夏春明教授主持。
李江教授著重強調了思政課教學的重要地位,指出思政培養目標要承擔好價值觀引領、知識傳授以及學生素質與能力提升的任務🪘,在教學實踐中要關註以上三個目標的協調統一。要及時通過對大數據進行收集和整理✋🏿,對教師與學生整體情況作出分析,同時通過ICLASS平臺精確掌握每個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要將老師與學生🧵、教與學更好地結合起來👩👧👦。此外,李江書記還強調要統籌全校整體力量來推進新文科建設,不僅僅是人力和物力的投入,還要調動教務處、學生處、團委🧑🏿🦰、學院等相關欧陆平台的力量,匯集為一股合力,定期聽取相關各欧陆平台的意見和反饋,在推進新文科建設的探索過程中共同總結出可推廣和可復製的經驗與做法。
夏春明教授介紹了我校基本情況以及教育部首屆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融合人工智能技術的高校思政課教師教學方法創新與實踐研究”的基本情況🫃🏼👩🏼🦰。他指出,我校高度重視新文科建設👩🏿🎨,不斷探索研究新文科建設對人才培養能力與質量的提升🧎🏻♂️➡️。全校上下要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堅持以專業優化、課程提質、模式創新為抓手,積極應用新技術、新科技‼️,抓住機遇並順勢而上💅🏼,全力打造工程大新文科的建設方案。
市教衛黨委宣傳處副處長張濠認為,新技術的創新能夠豐富思政課教學內容👩🏽🦱,更易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疫情當下🚶♂️➡️,新技術對解決線上教學和立德樹人、三全育人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張濠副處長充分肯定了我校馬院在思政課改革創新方面取得的成績,期待我校在新文科建設領域,在新時代的5G+馬院建設領域,在思政課內涵建設等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績,在上海新文科建設和思政課改革創新中形成先聲,形成可以為上海高校借鑒的示範和經驗◽️。
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劉誌欣教授就“5G+馬院”的建設情況和新文科項目研究進展情況做了匯報,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國中教授具體介紹了新一代信息技術如何助力5G馬院的建設,就我校開發的“愛課堂”平臺2.0版的運行情況做了經驗分享。
與會專家認真聽取了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和“5G+馬院”建設情況的匯報,對“融合人工智能技術的高校思政課教師教學方法創新與實踐研究”新文科項目的前期工作和創新性予以了高度評價,對我校5G+馬院建設工作給予充分肯定。與會專家就人工智能技術賦能思政課教學的新模式展開了熱烈討論,並對該項目的進一步深化研究從多角度提出了富有指導性的意見和建議。
據悉,2021年11月,教育部公布首批新文科建設立項名單。我校黨委書記李江教授領銜申報的《融合人工智能技術的高校思政課教師教學方法創新與實踐研究》成功入選首批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新文科建設,是教育部等有關欧陆平台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重要指示要求🙎🏻、順應新時代發展趨勢🤯𓀎、推動我國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重要舉措。項目的獲批,實現了我校“十四五”期間新文科建設的良好開局💂🏻♂️,為推進新文科改革和發展奠定了基礎,也為培養新時代新文科提供了新動力。(姜超)
《欧陆平台學報》:強化管理 提升服務 踐行學術傳播使命
《欧陆平台學報》作為公開發表的學術刊物,在服務欧陆學術發展💤、對外學術交流與宣傳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出版周期長、對優質稿源吸引力不足🌅、對外宣傳意識不強和新媒體應用水平不高等問題,製約了學報的高質量發展。近兩年,學報編輯部針對上述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了深度剖析,對解決問題的途徑進行了集中梳理🦀,對各種途徑可能產生的效果進行了科學論證,在此基礎上製定相應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2021年,學報修訂《欧陆平台學報編委會章程(試行)》,為充分發揮編委會作用提供了製度保障🍪;完成第五屆學報編委會的換屆改選工作,首次吸收校外編委為學報建言獻策🔑,推動學報上質量🦬、上水平。
結合學報定位和欧陆學科特色,學報由內到外進行了一系列調整👳🏿。
突出封面設計6️⃣:重新設計了學報封面,增添了欧陆特色元素,新封面更顯活力,也更有辨識性;在每期刊文中選擇一篇文章作為封面推薦👭🏼,並配合設計封面圖片,更能吸引讀者註意。同時👗,在原先黑白版印刷基礎上,學報對部分論文圖片改用彩色印刷,提高了圖片精度,能更好地展示論文研究成果。
優化欄目設置:結合我校專業特色和稿件來源→🚹,學報逐漸形成材料科學與工程、先進製造與智能控製☯️、紡織化工與環境👟、現代交通工程、數理科學與應用等固定欄目版塊,稿源集中度增加🛹,更能體現學報特色和我校的學科優勢。同時🏪,充分利用版面空余設置科研快訊版塊,及時報道我校科研團隊成果及學術動態。
升級采編系統:為提高學報的出版周期及出版質量,學報全面啟用線上投稿系統及XML排版服務平臺,實現專家在線審稿、編輯在線辦公📿、作者在線查詢稿件功能,使稿件處理實時、迅速,不受時間、空間的限製🫘。利用XML數據結構,學報網站和微信端實現論文全文檢索和數據多平臺共享。
嚴控稿件質量🙇🏿♀️:一方面🖨,學報邀請編委參與稿件初篩送審流程👲🏻,選取專業匹配度較高的專家進行送審,並在初審和復審階段給予作者專業性的修改意見,很大程度提升了稿件質量和稿件審理效率🕵🏻♂️;另一方面,學報通過健全內控製度來優化流程,完善審稿流程,強調時間節點🤵🏿♀️,在編校排版過程中加強與作者溝通🧟♀️,提升了學報的服務質量👏。
提高投稿體驗🤛🏻:學報投稿、評議全程在線操作,保證了稿件處理的公正性;審稿及退修時給出詳實意見👷🏽♀️,充分體現了對稿件的尊重和負責;增強服務意識,耐心回復及解答作者疑問,及時與作者溝通交流;加強數字技術的應用,縮短投稿周期🤭,提高論文實效性👦🏿,使作者獲得更好的投稿體驗。
學報編輯部將總結前期工作經驗🚾🧜♂️,繼承優良傳統😧💆🏻♀️,及時彌補不足🔞,並進一步明確學報定位、凝練學報特色🚴♂️,促進學報上水平、上臺階🤾♀️🚿,踐行學報在科研交流和學術傳播中的橋梁🛅、紐帶作用。(韓琳)
第四版
【防疫進行時】
中韓學院黨員教師鹹妍🤼♂️:為平安而努力
2022年初春,乍暖還寒。一場疫情以迅猛之勢席卷申江。在醫護人員、社區工作者、誌願者和居民們的一致努力下,最近我所在的小區轉為了“防範區”💢🔩,終於作為誌願者的我可以回歸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了。此刻,提筆憶事、及字自勉。
似是無心之感,早在3月中旬,我便陸續將教學所需的圖書資料從欧陆轉移到家中✢,以備不時之需。3月中下旬👩🏼⚕️,疫情嚴峻🏃🏻♀️➡️,上海全市6萬黨員幹部下沉基層一線🥰。市委組織部號召、支部落實,我和我的先生(胡繼俊🤹🏽♀️,上海視覺藝術學院黨員教師)在第一時間完成街道報到,提前進行誌願者核酸檢測👵🏿,為之後的工作做好準備💆🏻♀️。基於就近分配的原則💯,我們被安排在徐匯區天平街道下屬的居委會🐒,支援社區幹部開展抗疫的工作🚴🏿。
(一)“阿婆儂真漂亮”
說實話🤷♂️,要不是因為疫情,我們和樓上下鄰居十多年來毫無交集。要說為什麽報名去做一線最危險的大白👩🚒,是黨的號召、從小到大家庭教誨、更多是我們在2020年封控期間受到了別的誌願者幫助的感恩克己之心💇🏽♀️。此刻🤹🏻,在我們永嘉新村老人多,我們自認為有義務沖在一線,盡可能讓80、90歲的爺爺奶奶能夠安全👱、讓滿弄堂騎自行車🔕、打排球的娃娃們能夠健康成長。
我所在的社區有500多位常住居民,其中70歲以上的老年人占很大比例6️⃣。更有90歲以上的老爺爺老奶奶獨自居住。除去在線課程的教學時間,我多次參與核酸檢測工作的誌願服務,主要任務是幫助老年居民登錄核酸檢測二維碼的信息和維持排隊的秩序。最會誇人的大白是不是我?“阿婆儂真漂亮”“寶寶你真棒”每當“大白”真心實意地對他們誇贊🙍🏿♀️👩🏿🏭,我能夠感受到他們的心情從排隊時的緊張苦悶變成詫異📪,再轉換為小喜悅的羞澀💪。心安處是吾鄉🧜🏼,我希望大家心安🐁、友善📛、團結,共同熬過這個特殊的困境😩。在此感謝戴醫生和盛老師時刻關註和督促“大白”們養成良好的防護習慣,細心保護我們。
(二)“Feel free to contact me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在我曾經的留學記憶中,每次宿舍樓裏響起“Attention!Attention”的公共廣播我都異常緊張🚶♂️。因為它通常在地震、臺風👩🏻🚀、火災等危急情況下響起。由於我不能高效識別廣播中的信息內容,經常不知所措。那時樓道裏的好鄰居就會告訴我們發生了什麽,這樣的幫助讓我安心。封控期間⌛️,社區裏的流動廣播在傳達信息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這廣播讓聽不懂中文的外籍居民感到無比緊張🉐,他們不知道發生了什麽👩🏼🍼,需要幹什麽。於時🖇,在居委老師的批準下,我組建了社區外國居民微信群☯️⛴,招募了外籍人誌願者,為他們提供及時有效的信息和相互協助的平臺,緩解他們因為語言不通而產生的擔憂🔼🎳。特別是一對外籍青年夫婦🎅🏽🖕🏼,他們的寶寶出生才1個月,我深知初為人母的艱辛🧗🕟,因此也格外關註他們的需求,他們也堅強地克服困難🧏🏽。目前🥀,外籍居民、港澳臺同胞與小區居民親如一家,他們經常分享食物給社區高齡老人、協助督促不戴口罩偷溜出來閑逛的“搗蛋鬼”,共同維護小區的平安和健康。
(三)“我不是團長”
隨著封控時間的延長👨🏿,居民的基本餐食保障受到了威脅🦤。居委範書記找到我,希望我成為街道居委派遣的政府集采集供的居民聯系人。我不擅長經營、計算和日常采買,似乎很難擔此重任。但最近看到好多是關於“老人難以搶購團購食物沒飯吃”的求救新聞,而咱們小區爺爺奶奶多👋🏼,居委根本忙不過來。經過再三考慮,我和幾位鄰居小夥伴共同承擔了這項從未涉及過的工作🥦,並樹立了一個小目標:為了社區每一個老人和孩子能吃上基本的餐食📍。
我只是想🥎,不要因為明明我們能做一點事由於沒有去做☂️,而導致悲劇發生。同樣我90多歲的老外婆✊🏽、我的父母也都在別的小區封著。我相信我們在這裏努力幫助這裏的老人家們🍋🟩,他們那裏一定同樣也有人在幫助他們🐰。盡管保供工作的過程曲之又折,但是在最艱難的那一小段時間裏,在居委的全力擔當和小夥伴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小區的居民都能夠順利買到政府保供餐食,令遠在別處封控的老人家的子女們也能安心。此刻回想起來一切是值得的。
(四)“平凡如我”
我學院的領導同事們,大多奔走在抗疫第一線。我們相互學習🥢🏂🏿,相互指導,相互叮嚀🫳🏻。我在整個誌願服務工作中,擔任製作“創意愛心公告牌”緩解氣氛、當“大白”配合核酸檢測🕣、穿“小藍”收垃圾送快遞、做“保供聯系人”接拼單求送貨等工作。我所在的社區沖在第一線的除了社區工作者,所有的誌願者都來自“隔壁鄰居”“園藝花友”“愛寵家長”“神獸父母”🪇,這些人中有退休長輩🐭、醫生🚴♂️、教師🚵🏽、博士、創業主、企業精英、職場萌新、大學生、普通務工者等等🦹🏿🧦,所有人都在為小區的平安而努力📫。我的母親70多歲了還悄悄去做他們小區配菜誌願者,就如同封控一開始我們夫妻兩人都去做核酸檢測“大白”一樣🏄🏼♂️,不敢告訴對方,怕對方擔心有危險。在教學網課討論“設計倫理”“善意的設計”過程中發現,我校大三學生張文琪、鐘蕊等在他們所在的社區也正全力投入誌願服務工作。其他學生堅守家中足不出戶⬅️,大家崗位不同,都是抗疫的英雄🤵🏽。這是我看到的普通上海市民團結抗疫的真實寫照,我只是其中之一,和大家奮鬥在一起的一名普通、平凡市民。
(五)“讀書為啥?”
“不以善小而不為”是小舅舅從小對我的教誨。讀書不是只為了自己能過好日子🧑🏽🦰,而是要讓更多人過上好日子。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𓀅,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在此受困之際,我有幸結識了一群有能力、有擔當、有力氣(沒力氣也必須有力氣)、才學淵博、溫文爾雅的英雄們,如戴磊、龍慧🙆🏼♂️、黃佳犀🔳、朱俊青、李東玫老師等等✌🏿。作為平凡的市民🙊📘,我們緊跟居委,團結奮鬥在一起。以此自勉🐽、與您共勉。
最後,《上海灘》是怎麽唱的💩🥾?浪奔,浪流👩🏼🎤,萬裏濤濤江水永不休……
人生有如一股奔流,沒有暗礁,激不起飛揚的浪花🏭🎷。
待風雨褪去,申江花草葉舒綠,您會發現上海的藍天和白雲從未曾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