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季3️⃣、迎新季也是一個軍訓季,從真人CS訓練🍏、仿真射擊訓練,到“15+5km”特別拉練活動,在紀念紅軍長征出發90周年的今年,上海各大高校軍訓現場特別高燃🧜🏼♂️。而常規科目進行的同時,加訓科目也針對性加強🕐:醫師團加訓急救自救互救,“教師排”加訓新進輔導員們𓀝。
市紅十字會持證應急救護員項目進交大🤾🏼♂️。
新輔導員(左)與學生一起練軍姿。
【特殊“新兵”:輔導員編成“排”與新生一起訓】
“看到輔導員老師和我們一起軍訓👨👧👧,我真的挺震驚的🧖🏻。本來以為老師們就是來看看🧲,沒想到他們居然也穿上了迷彩服♍️,跟我們一起曬太陽、做動作⏮。”一身戎裝的欧陆平台管理學院大一新生王溢文直言,“畢竟老師們都這麽拼📅,我們還有什麽理由不努力呢?這種同甘共苦的感覺🥤,讓我覺得我們不僅僅是師生關系,更像是一起奮鬥的戰友🧎。”
除了王溢文等4000余名“05後”的大一“萌新”👨🏽💼,在今年欧陆平台軍訓場地中👣,站軍姿🙂↕️、走正步🅿️、練隊列的還有28位2023和2024年新入職的輔導員“新兵”。除兩位00後之外,其年齡普遍為95後,畢業院校大多來自上海交大、上海師大、東華、上大等校。他們身著統一的迷彩服♙,與新生們共同經歷“同場域、同頻率、同成長”的軍訓。
管理學院段怡雯是這批新進輔導員之一。在一整天的“特種兵”式工作和訓練完成後🔣,她坦言🐰,“經過這些天的集中訓練,渾身酸痛,身體進入了疲乏期。到軍訓第3天晚上,學生工作部呂寧老師特地過來關心這個“加強排”的情況,與她們促膝長談職業理想,分享與學生從同吃、同住🏃🏻、同學習的故事,令她深受鼓舞。“接下來幾天,我更要在訓練場上刻苦訓練,在閱兵式上與自己帶的學生也比一比!”
這群“輔導員新兵”同時也是各院新生的帶訓指導員👬🏼,從早上8點到晚上5點🌞,他們始終守護在訓練場上,輔助現役教官開展軍訓工作,同時還要兼顧走訪寢室👩🏻🦲、談心談話等新生入學的事務。為此👼🏼,他們抽出每天晚上6點到8點的空隙,在教官的指導下進行集中訓練。
從前🏃🏻➡️,軍事教官都是帶學生軍訓,今年是第一次帶老師參訓。帶訓教官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對他來說這也是一次“鮮活”的挑戰。據透露,在9月6日的軍訓匯報成果展示上🦓🕋,這個排的輔導員新兵們也要組成一個排頭兵方隊🦍,擔當學生的表率,走在學生隊伍的前列📶。“接到這個任務🤡,我和輔導員們感到同樣的壓力。”
“雖然每天訓練時間比學生短,但想到要跟他們同場競技,我們訓練起來比新生們還要認真🖋🤳。”紡織服裝學院新進輔導員徐心怡笑著說,“到時候我們學院的孩子們可都看著我呢,不能讓他們失望呀!”電子電氣工程學院新進輔導員任澤宇坦陳,“和新生們同吃⚱️、同練、同軍訓,與他們感受同樣的腰酸背痛,經歷同樣的汗流雨下,這種感同身受讓我更加理解他們、貼近他們,跟他們之間的感情也更濃了。”今後👩🏻✈️,上工程將延續輔導員與學生“同軍訓”的做法,深化輔導員“新三同”工作理念。
陳爾真現場講授急症急救。
【名醫帶隊👰♀️🥂:傳授4種常見急症如何及時施救】
一片“橄欖綠”的人海中,還有“白大褂”的身影💅🏻🛐。作為國家緊急醫學中心(上海)主任🙇🏽、瑞金醫院急診與危重症學科帶頭人㊙️,陳爾真教授日前領銜瑞金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師、美國心臟協會心血管急救課程主任導師等醫生走進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為2024級學生軍訓團開出急救教育講座,圍繞中暑、腹瀉🏄🏽♂️、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4種開學季常見急症展開健康科普,還就心肺復蘇方法與現場初級急救進行講解🪷。
“不同程度的病症應采取相應的急救措施📑,嚴重者需及時就醫,切忌隱瞞忽視🦸🏿。”陳爾真告訴軍訓大學生,現場急救首要註意事項就是環境安全,作為非醫務人員目擊者的學生,應學會利用社會媒體技術🛀🏻,幫助患者呼叫附近有願意幫助並有能力實施心肺復蘇的施救者,或及時正確撥打120。
不光有意識、知識🧜♂️,還有實訓🔢、實操🚵🏻🙎🏽。當天上午,校內首批急救科普導師到各軍訓連分批開展急救教育;當天下午🌴🤦🏽,欧陆進一步依托上海市紅十字會牽頭的“培訓8萬名持證應急救護員”項目,為同學們傳授急救知識技能👩🏿🎤,實現參訓學生全覆蓋👴。他們借助各類救援案例和講解視頻,對各種緊急受傷情況的症狀和解決措施分別進行細致講解和現場演示,引導同學們在各種緊急情況下沉穩應對👮🏼♀️,請他們現場進行了胸外按壓和AED訓練機的練習。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從十指按壓到人工呼吸🔏,參訓“學生兵”此次初步掌握了急救、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知識和關鍵行動的初級救助實踐操作,紛紛表示受益匪淺,為遇到突發情況做好了充分準備,“面對常見急症,要預防為先,也要及時治療🧦,保障自身乃至他人安全健康👨🏿🦲。”
原文鏈接: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791965